名稱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宿遷市政務新媒體工作要點的通知 | ||
索引號 | 000000001/2022-00206 | 分類 | 政策文件及解讀 ??電子政務 ?? 通知 |
發布機構 |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 | |
文號 | 宿政辦發〔2022〕21號 | 關鍵詞 |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宿遷市政務新媒體工作要點的通知.doc | ||
時效 | 有效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宿遷市政務新媒體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現將《2022年宿遷市政務新媒體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2年宿遷市政務新媒體工作要點
為進一步推動全市政務新媒體工作高質量發展,建設好“指尖上的網上政府”,依據《江蘇省政務新媒體規范發展指引》(蘇政辦函〔2021〕99號)、《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政務新媒體管理工作的通知》(宿政辦發〔2021〕22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宿遷實際,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相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嚴格落實網絡意識形態責任制,充分發揮政務新媒體重要作用,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加強統籌規劃、完善體制機制、規范運營管理,進一步創新政策發布解讀、便利政務服務、暢通互動交流、強化矩陣建設,不斷提升政府網上履職能力,全面增強全市政務新媒體公信力、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2022年,全市政務新媒體要確保全年省、市兩級政務新媒體抽查、檢查合格率100%,無“單項否決”或其他嚴重問題;政務新媒體運行安全穩定,無重大輿情等安全事故;全市政務新媒體生態全面優化,涌現出一批叫得響、群眾有口碑的優質精品賬號和綜合性移動客戶端。
二、重點任務
(一)進一步規范政務新媒體開設整合。
1.規范開設。市政府組成部門要開設政務新媒體,實現政務新媒體開設全覆蓋;三縣兩區人民政府要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文件要求,積極推動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單位開設政務新媒體,年內確保新增6家以上;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要做優做強頭部賬號,確保服務范圍和功能滿足轄區內企業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嚴禁各級行政單位以個人、企業、商會、協會等名義開設新媒體賬號。
2.整合關停。對2021年8月國辦下發的需清理整頓賬號,各地各部門要加快清理關停工作,確保今年4月底前完成所有賬號注銷工作;各地各部門要定期組織排查,對“空殼類”、“僵尸類”以及無力維護的政務新媒體堅決予以關停注銷。
3.變更注銷。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發生變化的,要及時報告主管單位,變更賬號認證主體并向社會公告,同時在全國政務新媒體信息報送系統中完善或變更有關信息;各地各部門不得為逃避監管變更主辦單位。
(二)進一步加強政務新媒體功能建設。
4.政務公開。充分發揮政務新媒體政務公開新型平臺作用,圍繞中心大局工作,及時公開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發布本地區本部門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公布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制作發布便于群眾理解和適宜移動互聯網傳播的政策解讀,等等。各地各部門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政務新媒體主賬號,有條件的要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科技新應用,提供辦事服務進度查詢、政策文件搜索查詢等信息服務功能,實現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5.政民互動。市政府組成部門開設的政務新媒體要按月統計好群眾留言反饋情況,主動公開精品留言答復;三縣兩區人民政府要借鑒學習“宿遷之聲”微博“宿問速答”欄目的經驗做法,打造縣(區)品牌欄目,暢通互動渠道,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健全完善全面、權威、有效的咨詢問答庫,不斷提升答復效率和互動質量,實現有效問題“有問必答”。
6.協同聯動。各地各部門要圍繞政務信息傳播,做大做強代表本地本部門的主賬號;圍繞政務信息集束發聲,積極建設本地區、本系統政務新媒體矩陣,通過政務新媒體矩陣聯動發布信息,提高政務信息抵達率和影響力。鼓勵采用微聯動、微直播、隨手拍等多種形式,引導公眾依法有序參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積極結合重大活動、重要節日及紀念日、主題日等設置議題,吸引公眾參與,增強矩陣間互動效果,形成矩陣傳播聲勢。
(三)進一步提升政務新媒體運維管理。
7.三審公示。嚴格信息發布審核制度,建立單位具體工作人員、處(科)室負責人、分管領導三級審核機制,對發布的稿件信息要先審后發,重點稿件要經主要負責人審定后發布。對本單位制作的原創稿件,除因平臺原因無法標注外,要在發布的內容尾端標注擬稿人(機構)、審核人、審簽人。對轉載發布的信息,要注明信息來源,并標注審核人。
8.內容制作。各地各部門每周要至少發布一篇原創類政務信息,原創類政務信息要突出政務屬性,嚴把政治關、法律關、政策關、保密關、文字關,鼓勵通過數字化、圖表圖解、動漫、短視頻等適宜移動端傳播的新型形式制作發布原創類政務信息。轉載類政務信息原則上只轉載黨委和政府及有關主管單位確定的稿源單位發布的信息。
9.安全防護。加強日常監測,發現違法有害信息要第一時間處理,發現重大輿情要按程序轉送相關部門辦理。強化用戶信息安全保護,不得違法違規獲取超過服務需求的個人信息,不得公開損害用戶權益的內容。及時處置假冒政務新媒體,對以虛假政府機構名義、冒用政府或部門名義開辦的,以及利用與政府及部門相同或相近的標識(名稱、徽標等)、內容及功能誤導公眾的非法政務新媒體,及時報告當地網信、公安等部門處置。
10.升級改造。要結合工作實際,降低政務新媒體操作門檻,專門制作和發布能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對政務服務、政民互動需求的政務信息。新上線自行開發建設的政務新媒體(移動客戶端等)要充分考慮特殊群體使用需求,降低后期改造成本。各地各部門自行開發建設的政務新媒體改造工作應符合國家標準《信息技術互聯網內容無障礙可訪問性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GB/T37668—2019)。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健全完善包括日常管理、信息發布、留言辦理、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制度,確保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運行。主辦單位選取代運維機構的,要加強審核把關,督促提高政治敏銳性,提升政策理解和把握能力,嚴禁代運維機構自編自發信息。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誰開設、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壓緊壓實責任,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定期聽取匯報,工作任務要明確到具體處室、責任要落實到具體人員。
(二)抽查檢查。各地各部門對本要點提出的工作任務要制定具體落實措施,明確責任主體和時間進度安排,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市政府辦公室將定期召開會議跟進推進,及時督促整改,確保各項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三)業務學習。市政府辦公室將組織政務新媒體工作人員開展專題培訓。各地各部門要定期組織業務研討,每年至少開展2課時的專題學習培訓,可安排具體工作人員到市政府辦公室業務處室跟班學習,持續提升政務新媒體工作人員的信息編發能力、輿情研判能力、回應引導能力、應急處置能力。
(四)監管考核。市政府辦公室每月對全市政務新媒體運行情況進行抽查檢查,每季度對政務新媒體建設、監管等工作進行考核,抽查和考核結果公開通報,考評結果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對成效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推廣工作經驗;對工作不力、違反規定發布轉載不良或有害信息、破壞網絡傳播秩序、損害公眾權益等造成重大影響的單位將嚴肅追責問責。
附件:1. 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
2. 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
附件1
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評分細則 |
分值 |
單項否決 指標 |
安全、泄密事故等嚴重問題 |
1.出現嚴重表述錯誤。 2.泄露國家秘密。 3.發布或鏈接反動、暴力、色情、迷信等內容。 4.因發布內容不當引發嚴重負面輿情。 |
出現任意一種,即單項否決 |
內容不更新 |
1.監測時間點前2周內無更新。 2.移動客戶端(APP)無法下載或使用,發生“僵尸”“睡眠”情況。 |
||
互動回應差 |
1.未提供有效互動功能。 2.存在購買“粉絲”、強制要求群眾點贊等弄虛作假行為。 |
||
扣分指標 (100分) |
開設不規范 |
以單位名義開設政務新媒體,不扣分。本指標印發后以單位內設機構名義開設政務新媒體,扣10分。 |
10 |
名稱不規范 |
政務新媒體名稱與主辦單位工作職責不關聯,扣10分。 |
10 |
|
認證信息 不規范 |
在公開認證信息中未標明主辦單位名稱,扣10分。 |
10 |
|
內容更新 不及時 |
政務新媒體每周更新內容少于1次(服務號平均每周更新內容少于1次),每發現一起,扣5分。 |
10 |
|
內容發布不當 |
發布“雷人雷語”、“娛樂追星”、失真信息等不當內容或隨意轉帖等,每發現一起扣2分。 |
10 |
|
發布商業廣告 |
刊登商業廣告或鏈接商業廣告頁面,扣10分。 |
10 |
|
留言審看 不到位 |
未做好公眾留言審看發布工作,留言區出現不當言論,每發現一次,扣1分。 |
10 |
|
互動回應失當 |
主觀泄憤、回懟網民或回復出現專業性錯誤等每發現一起,扣2分。 |
10 |
|
功能無法使用 |
提供的功能無法正常使用且未對外公告的,每發現一起,扣2分。 |
10 |
|
過度獲取用戶信息 |
收集超出服務所需的個人信息,扣10分。 |
10 |
指標說明:本指標檢查范圍為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其內設機構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臺上開設的政務賬號或應用,以及自行開發建設的移動客戶端等政務新媒體。如政務新媒體出現單項否決指標中的任意一種情形,即判定為不合格,不再對其他指標進行評分。如政務新媒體不存在單項否決問題,則對扣分指標進行評分,如評分結果低于60分,判定為不合格。
附件2
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評分細則 |
分值 |
單項否決 指標 |
|
在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開展的抽查檢查中,本地、本部門政務新媒體被判定為不合格1個(含)以上的。違反規定發布轉載不良或有害信息、破壞網絡傳播秩序、損害公眾權益等造成重大影響的。對熱點公共事件、重大輿情“躲著走”,造成重大輿情事故的。 |
|
規范管理 (70分) |
制度保障 |
1.未制定包括信息發布審核在內的政務新媒體支撐保障相關制度文件的,扣10分; 2.未落實安全防護、健全全面權威有效咨詢問答庫的,扣10分。 |
20 |
運維管理 |
1.未按照上級要求落實相關工作的,每次扣10分; 2.抽查檢查發現政務新媒體每周更新內容少于1次(服務號平均每周更新內容少于1次)的,每次扣5分; 3.抽查檢查發現政務新媒體互動回應不及時,每次扣5分; 4.抽查檢查發現政務新媒體發布信息內容中出現錯別字,每次扣1分; 5.未按照要求在國家政務新媒體備案平臺登記賬號信息;政務新媒體平臺開設的欄目、程序、功能無法使用的;存在過度獲取用戶信息、刊登商業廣告或鏈接商業廣告頁面等問題的,每次扣5分; 6.以企業、商會、協會、個人名義發布政務信息,違規發布政務信息情況,每次扣5分。 |
30 |
|
內容發布 |
按月反饋政務新媒體發布原創類政務信息情況,全年達到50條,得10分,每少1條扣0.5分;每多1條,加0.5分,加滿10分即止。 |
20 |
|
創新創優 (30分) |
合格率 |
在市政府辦公室全年歷次抽查檢查中,政務新媒體累計被發現問題總數少于5個的,加5分。 |
5 |
內容新穎 |
通過數字化、圖表圖解、動漫、短視頻等適宜移動端傳播的新型形式制作原創類政務信息,完成1條加0.5分,加滿5分即止。 |
5 |
|
上級采用 |
政務信息被上級采用,被省級采用1條加0.5分,被國家級采用1條加1分,加滿5分即止。 |
5 |
|
協同聯動 |
采用微聯動、微直播、隨手拍等形式實現矩陣間互動效果,形成傳播聲勢,完成1次加1分,加滿5分即止。 |
5 |
|
表彰表揚 |
政務新媒體(創新)工作成效突出,被本地區、本部門表彰,加5分;被上級機關表彰,加10分。 |
10 |
指標說明:本指標考核對象為各縣區(功能區)、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兩類。具體評分方式為:如某單位政務新媒體工作存在單項否決指標中的任意一種情形,即判定為不合格,直接得0分。如不存在單項否決問題,則對該單位的每個政務新媒體賬號按照扣分指標和加分指標進行評分,如評分結果低于60分,判定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