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小麥騰茬早,水稻播栽持續時間較長,稻田雜草草相復雜。進入7月份以后我市持續遭遇35℃以上高溫天氣,雜草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部分田塊雜草已進入危害高峰期,如不及時補除補治,將對水稻生長造成較為嚴重地影響。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視,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及時開展稻田雜草補除工作。
一、當前稻田雜草發生概況
據7月初調度,當前全市稻田雜草達標面積78.5萬畝,約占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21.9%。一是田間草相復雜。當前水稻田間普遍5~6種雜草混生,其中禾本科草以稗屬雜草、千金子、馬唐等為主,部分直播稻田馬唐等呈上升趨勢,闊葉草以鴨舌草、矮慈菇、丁香蓼、多花水莧等為主,莎草科雜草以異型莎草等為主。二是不同播栽期田雜草發生不平衡。6月上、中旬早播及適期播栽的手栽和機插秧田,經過土壤封閉處理效果較好,田間雜草發生密度低、草齡小。據宿豫、宿城、泗陽等地調查,雜草發生密度0.9~15株/平方米。受暴雨天氣影響,6月下旬以后播栽的田塊土壤封閉效果較差、甚至部分田塊未及時開展土壤封閉,雜草發生密度高。據沭陽、泗洪等地調查,部分未開展土壤封閉直播稻田重草田塊雜草發生密度達50株/平方米。三是不同播栽方式田雜草發生差異大。旱(水)直播稻田雜草發生程度明顯重于機插秧田和人工移栽稻田。旱直播田:禾本科17.5株/平方米,闊葉草1.9株/平方米,莎草科0.6株/平方米;機插秧田:禾本科3.71株/平方米,闊葉草0.7株/平方米,莎草科0.3株/平方米;人工移栽田塊雜草發生密度:禾本科1.8株/平方米,闊葉草1.4株/平方米,莎草科0.1株/平方米。
二、當前稻田雜草防控技術意見
各地要強化監測預警,根據不同播栽方式、不同草相開展分類指導,堅持“治早治小”的原則,指導廣大農戶及時開展“殺封結合”或莖葉處理補除。
對適期播栽的田塊,已經開展過土壤封閉處理且封閉效果較好的田塊,在雜草2~4葉期,結合田間草相以封閉處理為主做好“封殺結合”除草,可選用“土壤封閉+”方案,可選用丙草胺(或噁嗪草酮、或氟酮磺草胺、或苯噻酰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或氯氟吡啶酯)等藥劑;前期受田間管理等因素影響封閉效果不理想的田塊,要根據田間雜草密度、草齡、草相選擇“莖葉處理+”方案進行“殺封結合”除草,禾本科雜草重發田塊可選用氯氟吡啶酯(或氟砜草胺、或吡唑喹草酯)+噁唑·氰氟等藥劑,闊葉類雜草及莎草科雜草可選用2甲·滅草松、2甲·氯氟吡(含安全劑)等藥劑,桶混含安全劑的丙草胺(或丁草胺)、或氟噻草胺,做到“殺封結合”壓低雜草發生基數。
對播栽偏遲的田塊,移栽前開展過土壤封閉雜草尚未出土的田塊,要搶抓當前有利時機,及時做好二次封閉,藥劑可選用氟噻草胺(或氟酮磺草胺)+芐嘧磺隆(氯吡嘧磺隆)、或雙唑草腈;移栽前開展過土壤封閉雜草已經出土的田塊,要結合田間草相、草齡做好“封殺處理”,藥劑可選用氟噻草胺(或氟酮磺草胺)+噁唑·氰氟+芐嘧磺隆(氯吡嘧磺隆)。
對苗小苗弱的田塊,因受水淹或田間管理不當,造成苗小苗弱的田塊,要及時做好肥水管理,待苗情轉化升級后,結合田間雜草發生情況,根據上述方案及時開展化學除草。對部分用藥不當產生藥害的田塊,要指導農戶及時噴施蕓苔素內酯、二氫卟吩鐵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緩解藥害癥狀,并加強肥水管理,促進作物恢復生長。要持續加強對甲氧咪草煙、咪唑乙煙酸、甲咪唑煙酸等咪唑啉酮類除草劑的風險管控,并強化對違規使用田塊的殘留風險監測,謹防對周邊及后茬作物產生藥害。
對往年后期雜草重發的田塊,擱田前,可結合后期水稻施肥拌五氟磺草胺(或丙草胺、或丁草胺)均勻撒施,撒施時水稻葉片不能有露水或雨水,結合田管措施,做好水層管理,壓低雜草發生基數,減輕后期雜草發生危害。
三、注意事項
1、配藥時要做到二次稀釋,嚴格按照藥劑的標簽或者說明書所規定用量使用,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用量。
2、要根據田間草相合理選擇藥劑品種,注意輪換用藥,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同一作用機理的藥劑品種。注意除草劑不要與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混用,防止出現藥害。
3、要做好平水缺,避免藥后遇雨淹沒水稻心葉產生藥害。若6h內遇強降雨,應視田間情況及時補施。進行莖葉處理時需排水施藥,藥后1~2天及時復水并保水5天左右。
4、農藥包裝廢棄物治理。要大力推廣使用大包裝農藥,積極上交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統一處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