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提升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年)》文件政策解讀
- 發布日期:
2022-10-12 - 來源:
- 訪問量:
一、文件出臺背景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9〕46號)文件,要求各地大力實施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果茶和農產品初加工等五大特色產業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行動。宿遷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宿政辦發〔2021〕37號)文件,要求各縣區要聚焦六大百億級產業體系和農業群鏈建設需求,將特色機械化配套納入產業建設規劃,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省農業農村廳“十四五”期間要大力推動實施全省農機“兩大行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文件精神,大力推動全市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工作深入開展,著力提升特色農機化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市農業農村局制定出臺了《宿遷市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提升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 年)》。
二、目標任務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干群的共同努力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到 2025 年,全市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力爭實現以下目標:全市總體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超過 73%,特色農業機械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短板環節顯著改善,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特色農機示范效果更加彰顯,特色農業基礎設施“宜機化”配套條件更加完善,特色農業農機農藝融合更加密切,特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實現新支撐,較好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需求,為全市鄉村振興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實施內容
(一)強化特色農機裝備推廣。摸清五大特色產業機械化水平及各環節農機裝備數量,以目標為導向,對標找差,列出各個環節農業機械的種類和新增數量計劃,制定年度落實方案,在鞏固優勢環節機械化水平的同時,聚焦機械化短板弱項環節,加大機具推廣力度,提高特色農機保有量,推進機械化水平提升。
(二)強化基礎設施“宜機化”建設改造。各縣區要加大設施大棚、果園、水產和畜牧養殖場等“宜機化”改造和建設力度,全面提升農機作業條件,在標準化果園、設施大棚建設、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規劃建設方案中,進一步明確“宜機化”要求并加以扶持建設,積極推進“宜機化”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通過“改地適機”、“引機適地”等方式,推動特色農機裝備應用。
(三)強化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建設。各地要按照省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建設指引,采取差別化扶持政策,集中資金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各縣(區)要圍繞自身特色農業主導產業,明確主推裝備和技術,以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示范基地(園區)建設。加大示范基地信息化、智能化農機裝備示范推廣,建成一批信息化、智能綠色農業機械示范蔬菜園圃、示范果園、示范漁場、示范牧場。
(四)強化特色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各地要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在品種選擇、種植模式、設施配套等方面強化協作,從農藝要求、農機選型、配套應用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試驗示范,組織專家開展特色農業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模式研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模式和技術裝備體系,推進特色農業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示范基地建設試點。
(五)強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各地要加快培育特色農業機械化新型服務主體,支持有條件的農機合作社開展特色農機社會化服務。從作業面積較大的耕整、施肥、栽種、除草、植保等環節入手,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做好機具與服務對象的對接工作,及時提供信息服務。積極拓展作業服務空間和服務范圍,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具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