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關于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第336號提案的答復 | ||
索引號 | 014319733/2025-00134 | 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其他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市民政局 | 發文日期 | |
文號 | 關鍵詞 | ||
文件下載 | |||
時效 |
關于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第336號提案的答復
于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培育銀發經濟新動能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建議辦理過程
(一)專題布置會辦。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視,先后兩次召開專題會辦會,研究部署辦理工作,制定辦理計劃,明確辦理目標、時限節點和具體路徑。
(二)調查研究推動。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建議,局分管領導帶隊深入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人家庭開展調研,深入分析我市養老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溝通,謀劃加大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對策措施,為辦理建議答復提供依據。
(三)認真辦理答復。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形成了建議答復征求意見稿。為提高建議辦理水平和辦理質量,通過打電話、發郵件等形式,就建議辦理工作專門征求委員意見,并根據委員意見重新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此答復稿。
二、建議采納及落實情況
在認真研究提案內容、制定辦理方案的基礎上,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會商,協作辦理答復意見。針對您提出的4條建議,全部予以采納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關于“加快建立多層次、多渠道養老服務供需體系”的建議。近年來,圍繞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我市持續做實保障服務,基本構建了多類型、多層次、多樣化的基本養老服務格局。提升居家服務水平,每年投入6000余萬元為高齡、經濟困難失能老人提供居家服務,1500余名特殊困難老年人納入探訪關愛。完善社區養老網絡,建成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08個、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28個、城市社區助餐點83個、農村互助養老睦鄰點121個。加快機構服務發展,建成養老機構149家,其中四級及以上養老機構7家。
(二)關于“搭建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和數字養老服務綜合系統”的建議。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為老年人提供“點單式”服務。開展示范性“智慧養老服務機構”和“智慧養老服務社區”試點,全面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智能化水平。以高齡空巢、獨居老人為重點,開發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通過配備智能設備等措施,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支持有條件的縣(區)依托戶籍人口、社會保障等數據,推進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尊老金線上辦理。
(三)關于“形成完整成熟的商業模式培育養老服務產業新業態”的建議。一是加強養老機構品質建設。完成全市142家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評定率達到95.3%。2024年,我市5家養老機構成功申報為長三角旅居養老推薦機構,泗洪洪澤湖濕地景區入選2024長三角健康養老目的地名單,泗洪縣幸福園護理院成為宿遷市首家獲得省級評定五星級的養老機構,機構養老服務標準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二是加大養老產業培育力度。修訂完善市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對市屬國有企業投資養老、普惠托育產業納入“特殊事項清單”予以傾斜考核,引導國有資本向養老產業集中。通過財政補貼、政策扶持,先后引進南京九如城、南京安匯、上海悅心、河南青蜓等知名養老服務企業在宿建設運營養老服務機構,引入上海安康通、南京索酷、上海萊陽、徐州社康等居家服務組織運營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場所,通過品牌連鎖養老組織的引進,帶動本土養老企業健康發展。三是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4年底,我市圍繞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重點解決老年人居家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和不便問題,累計對1.1萬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城鄉低保對象、其他低收入家庭等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有效提升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質。今年以來,以國家“兩新”政策為依托,聯合發改、財政、商務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2025年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煥新”工作的通知》,推廣落實“政府補貼30%,每戶補貼上限15000元”的優惠政策。
(四)關于“強化養老服務機制保障和人才支撐”的建議。
成立“一老一小”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民政、發改、財政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形成政府主導、發改牽頭、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調整完善新一屆市老齡委成員單位,發揮老齡工作議事協調作用,強化部門協作,定期分析研判,加強對全市養老工作的組織推進。完善護理員崗位津貼、入職補貼制度,市縣聯動實施養老護理員培訓,累計培訓養老護理員7000余人,上崗人員培訓率達100%。每年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專題培訓班,通過案例剖析、政策解答、現場考核等形式,累計培訓養老機構管理服務人員1000人次。舉辦市級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營養餐大賽,通過以賽促訓,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三、下步工作打算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您的建議,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破解養老服務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化解社會普遍存在的“養老焦慮”,努力推動全市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一)強化設施供給。年內改造提升30個城市社區助餐點、30個鄉村級互助養老睦鄰點;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任務不少于2200戶,招引適老化器具開發、康復輔具制造等領域企業;每個縣、區(功能區)至少建成1家適老產品體驗中心(店),常態化、針對性開展產品宣傳推廣。
(二)強化服務保障。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機構和助餐、助浴、助醫等上門服務,因地制宜推進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和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改革。全面推廣“醫辦養”“養辦醫”“兩院共建”等模式,探索在養老機構設立中醫門診、遠程診療門診,有效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做好關愛服務,確保養老服務補貼落實率和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均穩定在100%。
(三)強化綜合監管。年內推動50張床位以下養老機構完成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創建。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誠信管理、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制定養老機構預收費實施細則,全面加強養老機構安全監管,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