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對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099號建議的答復 | ||
索引號 | 014319733/2025-00130 | 分類 | 人大建議辦理結果公開 ??其他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市民政局 | 發文日期 | |
文號 | 關鍵詞 | ||
文件下載 | |||
時效 |
對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099號建議的答復
周銘敏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建議辦理過程
(一)專題布置會辦。收到建議后,我局高度重視,先后兩次召開專題會辦會,研究部署辦理工作,制定辦理計劃,明確辦理目標、時限節點和具體路徑。
(二)調查研究推動。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建議,局分管領導帶隊深入農村地區和老年人家庭開展調研,深入分析我市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溝通,謀劃優化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措施,為辦理建議答復提供依據。
(三)認真辦理答復。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形成了建議答復征求意見稿。為提高建議辦理水平和辦理質量,通過打電話、發郵件等形式,就建議辦理工作專門征求代表意見,并根據代表意見重新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此答復稿。
二、建議采納及落實情況
在認真研究建議內容、制定辦理方案的基礎上,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會商,協作辦理答復意見。針對您提出的3條建議,全部予以采納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關于“發展農村集中養老方式”的建議。一是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宿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推進城鄉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等政策文件,對農村養老服務模式、財政支持、醫養結合等內容進行明確,全面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二是不斷提高集中供養服務水平。通過采取部門共建、樓盤配建、街道社區新建、閑置資源改建、社會援建等方式,累計推動改造提升21家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內特困老人提供集中供養和延伸上門服務。鼓勵支持有條件的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面向社會老年人拓展全日托養、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等服務。
(二)關于“多元提升農村養老服務”的建議。一是穩步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4年底,我市圍繞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重點解決老年人居家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和不便問題,累計對1.1萬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城鄉低保對象、其他低收入家庭等經濟困難人群中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有效提升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質。二是積極落實養老服務產業扶持政策。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有關養老服務補貼發放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對全市范圍內已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發放護理型床位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激勵政策,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后并在養老機構工作滿足一定期限的養老護理員,給予職業資格崗位補貼。建立養老護理專業對口畢業生入職獎勵制度,對于符合條件并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畢業生,給予一次性3-5萬元入職獎勵補貼。
(三)關于“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的建議。一是積極推動農村互助養老睦鄰點建設。利用農村地區閑置的校舍、廠房、村部等資源,累計建成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121個,為農村老人提供日托、助餐、助潔、保健、文化娛樂等互助養老服務,滿足農村老年人日常活動需求。二是持續充實基層養老服務隊伍。根據社區規模、管理幅度、居民構成、治理任務和常住人口數量等因素,以縣級為單位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18人的標準配備社區工作者。深入推進“精網微格”工程。協調基層網格力量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視頻連線等形式,定期了解空巢獨居、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人員的身體情況以及衣食住行醫等方面的困難,切實兜牢兜緊基本民生底線。三是探索發展村民互助合作養老。在宿豫區關廟鎮和平村開展互助合作養老試點,通過成立村級為民濟困互助合作會,建立以黨員干部帶頭,留守婦女、低齡健康老人為主體的養老服務志愿隊伍,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理發、家政、探訪等幫扶服務,探索通過“服務換積分、積分享服務”的方式實現持續運營,進一步增強農村扶老助老能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您的建議,進一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針對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服務網絡、注重差異化發展,推動我市農村養老服務邁上新臺階。
(一)補齊補強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重點打造縣、鄉、村三級銜接互通、功能互補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體系。重點推動鄉鎮特困供養機構轉型升級為標準化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拓展面向社會老年人的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老年人能力評估、康復護理等功能。指導各縣(區)在全面調研摸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老年人口的規模分布、消費能力、飲食習慣等因素,年內建成30家城鄉社區助餐點。
(二)持續推動居家適老改造工作。以國家“兩新”政策為依托,圍繞改善農村老年人居住環境,重點解決居家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和不便問題的要求,指導各縣(區)摒棄“一刀切”模式,以《江蘇省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煥新”補貼建議目錄》為基礎,根據當地老人需求,拓展好補貼清單。同時,督促各縣(區)盡快建成適老生活體驗中心(店),鼓勵參與改造的企業在中心(店)進行產品展示,并充分運用政府網站、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線下渠道發布相關信息,推動適老化產品進社區、進小區、進家庭,做好政策解讀和成果宣傳,提高群眾知曉度。
(三)積極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結合《關于推動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規范》等有關政策文件要求,繼續加大農村互助合作養老服務試點探索,進一步細化明確農村互助合作養老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管理、服務要求、服務評價等內容,年內建成30個示范性農村互助養老睦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