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對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092號建議的答復 | ||
索引號 | 014319733/2025-00131 | 分類 | 人大建議辦理結果公開 ??其他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市民政局 | 發文日期 | |
文號 | 關鍵詞 | ||
文件下載 | |||
時效 |
對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092號建議的答復
王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宿遷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建議辦理過程
(一)專題布置會辦。收到建議后,我局高度重視,先后兩次召開專題會辦會,研究部署辦理工作,制定辦理計劃,明確辦理目標、時限節點和具體路徑。
(二)調查研究推動。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建議,局分管領導帶隊深入農村地區和老年人家庭開展調研,深入分析我市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溝通,謀劃優化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措施,為辦理建議答復提供依據。
(三)認真辦理答復。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形成了建議答復征求意見稿。為提高建議辦理水平和辦理質量,通過打電話、發郵件等形式,就建議辦理工作專門征求代表意見,并根據代表意見重新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此答復稿。
二、建議采納及落實情況
在認真研究建議內容、制定辦理方案的基礎上,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會商,協作辦理答復意見。針對您提出的3條建議,全部予以采納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關于“科學規劃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議。一是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宿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推進城鄉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等政策文件,對農村養老服務模式、財政支持、醫養結合等內容進行明確,全面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二是不斷提高農村養老設施服務水平。積極推動農村互助養老睦鄰點建設,利用農村地區閑置的校舍、廠房、村部等資源,為農村老人提供日托、助餐、助浴、助潔、保健、文化娛樂等互助養老服務,滿足農村老年人日常活動需求。截至2024年底,累計推動改造提升121個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完成約1.1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堅持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縣(區)、鄉(街)、村(社區)三級服務網絡,推動改造提升21家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內特困老人提供集中供養和延伸上門服務。三是鼓勵支持多方參與農村互助養老。加強農村為老服務社會組織的支持引導,在宿豫區關廟鎮和平村開展互助合作養老試點,通過成立村級為民濟困互助合作會,建立以留守婦女、低齡健康老人為主體的養老服務志愿隊伍,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理發、家政、探訪等幫扶服務,探索通過“服務換積分、積分享服務”的方式實現持續運營,增強農村扶老助老能力。
(二)關于“轉變思想觀念,放開‘一刀切’的入住門檻,提高養老機構入住率”的建議。聯合市發改委出臺《關于明確我市普惠養老服務政府簽約價格指導區間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普惠養老服務機構床位費、基本護理費的價格標準,并綜合考慮物價、用工等養老服務成本費用持續增長因素,建立普惠養老服務價格實行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掛鉤的聯動機制,確保普惠養老服務政策落到實處。同時,鼓勵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在保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有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老年文化教育、慢性病管理、認知障礙干預、心理健康與關懷等多樣化服務。
(三)關于“制定人才激勵政策,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認同感”的建議。根據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需要,將健康照護師、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等工種納入《宿遷市高技能人才緊缺型職業(工種)及培訓補貼標準目錄》,扎實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激勵政策,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后并在養老機構工作滿足一定期限的養老護理員,給予職業資格崗位補貼。建立養老護理專業對口畢業生入職獎勵制度,對于符合條件并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畢業生,給予一次性3-5萬元入職獎勵補貼并分年度發放到位。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參評專業技術職稱,目前,全市共有副主任養老護理師1名、中級養老護理師2名、養老護理師30名。
三、下步工作打算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您的建議,結合我市實際,進一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針對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服務網絡、注重差異化發展,推動我市農村養老服務邁上新臺階。
(一)補齊補強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重點打造縣、鄉、村三級銜接互通、功能互補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在鄉鎮層面,重點推動鄉鎮特困供養機構轉型升級為標準化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拓展面向社會老年人的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老年人能力評估、康復護理等功能。在村級層面,繼續加大農村互助合作養老服務試點探索,進一步細化明確農村互助合作養老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管理、服務要求、服務評價等內容,年內建成30個示范性農村互助養老睦鄰點。
(二)不斷加強養老機構品質建設。大力推動鄉鎮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體制機制改革,有條件的縣(區)探索縣區統管、社會運營,激發公辦養老機構發展活力和內在動力。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改擴建一批鄉鎮(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擴大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全面落實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制度,建立健全與評定結果掛鉤的運營補貼和政策扶持體系。加強重點養老機構(企業)遴選培育、優質適老產品推廣應用,鼓勵服務水平較高的養老服務機構結合實際需求,探索推出免費試住、共享食堂等服務。
(三)持續強化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與市衛校共建養老服務人才實踐基地,聯合培養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和專業養老護理員,年內培訓養老護理員1000人次。深化與蘇州市在養老服務領域的結對合作,圍繞養老機構規范管理、養老護理員技能提升等內容進行共建。做好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培訓、認定、養老護理科研項目申報等工作,加強高層次、專業化養老護理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