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發展迅猛,電商糾紛也隨之涌現。如何讓電商企業更便捷、高效地解決糾紛,構建起司法與電商產業良性互動的法治生態?7月24日,宿遷互聯網法庭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舉辦“法護電商行”專題活動,助力優化電商行業法治環境。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二級高級法官葛曉燕,宿遷中院立案庭庭長戴建軍,宿豫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前進等參加活動,區委政法委,電商企業代表等受邀參加活動。
在活動現場,葛曉燕圍繞司法審判工作的調解方法和應用進行專題授課。
宿遷互聯網法庭負責人徐敏俐系統介紹了宿遷互聯網法庭設立背景、核心職能與運行機制。她結合具體場景,詳細講解了企業如何通過互聯網法庭進行在線立案、提交電子證據、參與“云端”庭審、接收電子文書等操作,清晰勾勒出一條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線上解紛高速公路圖。
宿遷互聯網法庭法官張婷婷圍繞互聯網糾紛多發領域,從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電商主體規范經營、平衡經營者權益與消費者信賴利益等角度,向與會人員分享電商糾紛典型案例。通過清晰還原案情,深入剖析糾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裁判的法律依據及核心規則,張婷婷從中提煉出企業應重點防范的法律風險點。
直面困惑,共話良策。在互動環節,參會的企業代表圍繞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各類法律難題踴躍提問。宿遷互聯網法庭法官結合法律規定和行業特點,從宿遷互聯網法院的管轄范圍、受案類型等進行解答。現場的電商企業代表表示,通過本次活動,他們對宿遷互聯網法庭的職能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掌握了更多防范風險的實操與方法。
這場精準的“法企對話”背后,是宿遷作為“電商之都”的蓬勃生態與現實需求。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僅2023年,宿遷全市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就已突破3000億元,網絡零售額高達1855億元,位居江蘇省第二。產業的指數級增長,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涉網交易糾紛的激增。在宿遷互聯網法庭成立之前,全市法院系統每年受理的涉電商案件已達數萬件,案件類型也從傳統的買賣合同糾紛,擴展到直播帶貨、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等諸多新領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宿遷互聯網法庭的設立,旨在以更專業的團隊、更便捷的流程來應對挑戰,它不僅是化解存量糾紛的“終點站”,更是為電商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的“導航儀”。
張前進表示,本次“法護電商行”活動,為宿遷互聯網法庭與電商企業搭建了溝通橋梁,有助于將司法服務的溫度、速度與專業度,精準滴灌到電商產業的重要環節,為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法治動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