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防辦室嚴格按照上級部署要求,認真貫徹省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水旱災害防御關鍵措施,對重點工作堅持早啟動、細部署、嚴責任、快落實。防汛防旱兩手抓,守牢安全底線。
壓實責任明確工作機制
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責任制,調整市縣兩級防汛抗旱指揮部、市防指5個片區防汛工作組組成人員。印發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責任制清單,明確市防指、市防指辦、片區防汛工作組和各縣區防汛抗旱工作職責,夯實全覆蓋、全閉環、全鏈條的責任體系,鞏固提升“氣象吹哨、部門報到、應急前置、滾動治理”工作機制。
開展預案修編推演演練
修編完成市縣(區)級防汛抗旱、防御臺風、特大暴雨城市防洪避險、蓄滯洪區運用、險工險段重點防御、水利工程防汛搶險預案六大類39項防汛預案及其118項分預案、子預案。5月16日,市水利局聯合沂沭泗局、宿遷航務中心開展“聯防聯訓·2025”防汛搶險聯合演練,提升宿遷市本級應急搶險隊伍綜合實戰能力。5月28日,組織“使命·2025”宿遷市防汛預案桌面推演,突出淮沭河行洪應用、淮西洼地排澇灌溉和城市特大暴雨三種典型預案。
完成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開展汛前檢查,督促各市直防汛重點部門建立底冊底圖、明確排查責任、系統組織排查。水利部門排查河湖堤防、涵閘泵站、水庫塘壩、蓄滯洪區和各類涉水在建工程風險隱患45處,住建部門排查城區危舊房屋、排水設施、低洼易淹點位和下穿道路等重點部位隱患64處,交通部門排查陸路交通、航道、橋梁、碼頭等風險隱患43處,應急、城管、教育、衛健和電力等部門組織排查排水系統、低洼地帶、地下設施和重要設備等部位風險隱患。各風險點均已落實消險措施,一時不能消險的,制定重點防御和應急處理方案,確保安全度汛。
周密部署防汛抗旱“兩手抓”
上半年,全市出現氣象干旱,為保障農業用水安全,防辦室牽頭多措并舉,做好用水服務。制定《春灌用水保障專項工作方案》,牽頭成立5個專項工作指導組,推動立行立改問題解決。與氣象局建立通聯機制,提前向省廳申請階段性灌溉用水指標。與農業農村局建立墑情反饋機制,在市級調度時,重點解決干旱片區配水。統籌蓄水調水和錯峰調度,按需分配供水指標和水量,實現水資源綜合效益最大化。統籌各縣、區積極利用江水北調、回歸水等各類水源,做好河道、塘壩補水蓄水,為農田抗旱儲備足夠水源。確??h鄉河道有水可用,群眾就近取水。派出搶險隊員及設備參加一線抗旱工作,幫助湖濱新區皂河鎮要武村2000畝缺水農田打水;為緩解洪澤湖旱情,派出6名搶險隊員到入江水道金湖控制線同省抗旱排澇隊架設臨時泵站,抽水補入入江水道三河段,再利用南水北調洪澤站抽水補入洪澤湖,緩解我市抗旱水源壓力。
7月31日至8月1日,我市迎來第一場有效降雨,市防辦緊密關注臺風路徑走向,跟蹤分析臺風對宿遷帶來的風雨影響,強化預判和應對措施。根據研判結果,市防辦采取前期預降排澇河道水位、后期保水蓄水調度措施。降雨中期大流量排澇時,迅速研判區域產匯流量,及時啟用“高水高排”機制。在精準調度下,全市各排澇河道水位均控制在設計水位以下,淮西地區柴米地涵上游最高水位6.58米,城區西民便河劉橋閘上游水位最高水位16.68米,排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優化物資保障快速調配
模塊化儲備防汛物資。緊扣防汛搶險“針對性”“實用性”需求導向,對防汛物資儲備結構實施單元化、模塊化升級改造。市級啟動并完成堤防搶險、城市排澇、抗旱灌溉三大類險情共35個模塊存儲,實現模塊化物資在險情發生后10分鐘內出庫。創新“雙圈”保障機制。依托現有防汛物資儲備布局,科學規劃應急響應圈,構建“雙圈”保障體系,以儲備點為中心,繪制30分鐘應急響應“小圈”,沿新沂河、中運河、淮沭河等主要行洪河道,布局90分鐘應急響應“大圈”,實現跨區域、跨流域物資快速調配。強化重點區域物資前置部署。對新沂河5處歷史險工段及2024年出險點,根據可能發生險情設置前置儲備點9處,儲備塊石4652噸、土工布3.41萬㎡、木材88.7m3、圍井492片、一體化膜袋2989㎡。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