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法律風險防范能力薄弱、合規經營意識不足等制約發展的痛點難點,宿遷市司法局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深入開展“法治體檢”活動,通過整合資源、精準施策、延伸鏈條,著力提升市場主體法律風險“免疫力”,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一是整合資源強基礎,構建“組團式”服務格局。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的特點,著力夯實服務根基。精銳力量組團,統籌整合司法行政系統內部力量與基層法律服務資源,精心抽調近200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所骨干、調解專家等,組建37支專業化“法治體檢”服務團。創新服務模式,推行“1+N”片區化服務模式(即一個服務分團覆蓋一個片區內N家企業和商戶),有效提升服務覆蓋面和效率。強化“所所聯動”(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和“一所三人”協同機制(司法所人員、法律明白人、調解員+法律服務工作者協同聯動),實現資源互補、優勢疊加。精準建檔立庫,依托基層網格化管理體系,聚焦分布廣泛、法律需求突出的“兩多一無”市場主體及新業態從業者,開展“拉網式”走訪摸排。根據摸排結果和實際需求,建立動態更新的“法治體檢名錄庫”,確保服務對象精準識別。目前,全市已精準入庫小微企業381家、個體工商戶965戶,為后續“點對點”靶向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精準施策解難題,提升“滴灌式”防控效能。堅決摒棄“大水漫灌”,推行精細化“按需滴灌”,切實提升風險防控效能。線上線下緊密對接,綜合運用“線上”(12348熱線、司法行政公眾號平臺)與“線下”(調查問卷、專題座談、入戶走訪)相結合的方式,深度對接市場主體法律需求。通過“問卷+座談”進行“初診”,“一對一”訪談進行“細診”,全面掌握企業“法治健康”狀況。定制清單優化服務,根據“診斷”結果,為服務對象量身定制個性化“法治服務需求清單”,明確服務重點和方向。上門體檢清除病灶,服務團隊深入企業生產車間、商戶經營一線,圍繞合同管理、勞動用工、知識產權保護、合規經營等核心領域開展“全身體檢”。通過查閱規章制度、合同文本、財務憑證,訪談負責人及員工,實地查看經營場所等方式,系統排查法律風險隱患。專業報告促進整改,對排查出的風險點,出具專業詳實的“法治體檢報告”,不僅指出問題,更提供具體可行的法律意見和解決方案,并協助指導企業進行整改,切實為企業發展“祛病強身”。截至目前,收集排查各類法律風險264項,審查合同、規章制度165件,提出法律意見建議296條,出具體檢報告149份。
三是延伸鏈條固長效,打造“生態式”護航體系。注重服務效果延伸,構建“體檢-整改-提升”的法治護航生態閉環。精準普法強意識,將普法宣傳深度融入“法治體檢”全過程。重點圍繞民法典、勞動合同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與企業經營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典型案例,組織開展“法治大講堂”“以案釋法進企業”等精準普法活動,提升企業法治素養和主動合規經營意識。閉環管理重實效,建立健全“體檢—整改—提升”閉環工作機制,推行“定期回訪+動態監測”制度,對已完成“法治體檢”的市場主體開展“回頭看”,確保風險整改到位、法律建議落地見效,有效推動企業從“被動應對風險”向“主動構建合規”轉變。融合服務拓外延,創新“法治體檢+”服務模式,將“法治體檢”與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職能深度融合、一體推進。在排查風險的同時,就地化解涉企矛盾糾紛,努力實現“糾紛化解在萌芽、風險防控在源頭”,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法治保障。今年以來,通過“法治體檢”前置化解涉企糾紛44起,避免或挽回經濟損失203.5萬元。(姜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